#人类有多无聊,日本人的脑洞就有多「沙雕」
要说哪国人最能展现人类的「无聊」,日本人敢称第二,估计应该没人能称第一。
无论是从1979年开始放送至今的日本节目常青树——「超级变变变」掀起的一波全民脑洞大碰撞,还是当今日本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产品设计上始终保持创意的前沿。进一步天才,退一步「沙雕」,这或许就是日本人脑洞的魅力所在。
1979年12月31日,日本本土一档名为《超级变变》(钦ちゃん&香取慎吾の全日本仮装大赏)的全民比赛类横空出世,可能承揽制作的电视台「日本电视台(NTV)」都不会预料到,这档真人秀节目能一火就火40年。
不仅如此,这把火还直接照亮了中国80后的童年。
当时的日本,经济空前高涨,哪怕是第二次石油危机,日本也挺了过来。直到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日本方方面面开始出现急刹车的迹象,特别是在86年~88年这段时间,通货膨胀逐渐开始。
不过就算是在这种经济环境大萧条的情况下,超级变变变这档节目依旧没有中断。也正由于当时这种负面的大环境,反而造就了不少优秀的脑洞作品。
很多当时正值青壮年的日本人都表示,超级变变变的出现,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当时日本人的精神生活,时也让我们改变了日本人死板的刻板印象。
通过大量的道具以及借景,营造出「谍战大片」的既视感
差不多也是自那时起,日本人就开始研究起「如何让无聊的生活变得更加无聊」。脑洞也从超级变变变这种真人秀的创意比赛,逐渐开始转向各领域的创新设计。
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是怪咖发明家,同时也是「日本珍道具学会」的创始人——川上贤司,1946年出生于日本奈良。
他可以算得上是日本「沙雕设计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因为他这辈子啥都不干,专门创造那些看似无用,却又并非完全无用的东西——珍道具。
珍道具(Chindogu)是日本上世纪流行的发明形式,它的特点就是「看似为生活解决了小问题,但是又带来了不少大麻烦」,或者是在使用的时候令人窘迫不已。而川上贤司将这些设计的点点滴滴全都收录在了《101项并非无用的日本发明》和《99项更无用的发明:珍道具艺术》中。
珍道具概念的出现,不仅颠覆了产品设计领域,甚至在这两本书面向海外翻译成英文版的时候,也带出了一个新的英文词汇「unuseless」(即并非无用)。
这一翻译非常恰当地解释了珍道具并非完全「无用」,可却又没办法正常的使用,于是只好被称作「并非无用」了。
其实我们前几年在网上看到的各种所谓「日本奇葩」设计,基本都出自于川上贤司的《101项并非无用的日本发明》和《99项更无用的发明:珍道具艺术》中。
吃面完全不用担心头发掉进碗里
黄油胶棒
并且随着脑洞越来越大,川上贤司设计的路子越来越「野」,你见过为了节省拿扫帚簸箕的时间,把这俩玩意儿直接安在鞋子上的么……
同样「为了省事而看起来更加费劲」的还有这双防雨鞋……
其实在成为怪咖发明家之前,川上贤司只是一家购物杂志的编辑和写手。而当时的背景正处于日本空前绝后的经济繁荣中,随之而来就产生许多奇奇怪怪的社会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很多年轻人会去消费一些看似高档、昂贵,但却是非生活必需品。
这种商家借经济繁荣而包装出来的消费主义陷阱蒙蔽了许多日本年轻人,于是川上贤司才去想方设法发明那些没人想买的珍道具,用来反抗这种社会怪相。久而久之,这些刊登在杂志最后几页的珍道具反而成了逗读者发笑、争相购买杂志的乐趣。
川上贤司也表示「如果人们笑,那很好,我相信人们能通过嘲笑它们来反思社会」。
尽管现在看起来川上贤司的设计思路多多少少带着点无聊、「沙雕」、不切实际,不过也不能否认,他的这些灵感确实为后来日本的产品设计、服装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比如在当时绝对无法想象智能手机的普及,进而发明的自拍杆,现今却成为几乎每一个爱美人士必备的道具。
还有为了能够在下雨天「全副武装」的全身雨伞,最后也被隔壁的服装设计给借鉴了。
究竟是闲得无聊?还是脑洞大开?对于日本人而言,想法就好像薛定谔的猫,完全无法预判。因为他们的脑洞正经起来就仿佛是开了挂。
就好比,由于日本本身陆地面有限,为了满足住户的正常生活空间,就会想出很多收纳的好点子,所以「螺蛳壳里做道场」这点对于日本的设计师而言,现在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甚至不善利用空间的设计师,根本就算不上好的设计师。
在日本人的家里
你永远无法想象一扇门的背后究竟是储物间还是起居室
除了「造东西」,日本的工业设计在「拆东西」上也非常值得拿出来说上一说。就比如正经施工队拆废弃的大楼,基本不是靠炸,就是靠挖掘机一点点的铲,但与此同时必然会伴随大量粉尘以及噪音:
爆破拆楼会造成大量的粉尘外泄
就像之前提到过的,日本中心城市的人口密度极高,建筑物也几乎是紧紧的一栋挨着一栋,于是能够在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拆一栋楼就变得极其困难。
于是日本工程师还真专门研究了一套高楼拆除方案——「テコレップシステム」楼宇拆除法,用大白话说就是在楼顶建造一个「吃楼机」,利用吃楼机来拆除整幢大楼。
东京赤坂王子饭店(拆除过程对比图)
在着手动工之前,工程师会将楼层顶部进行封闭,保障在整个拆除过程尽量地减少噪音且保证拆除时的粉尘不会肆意扩散。
不仅如此,为了不破坏大楼的整体美观,在顶楼的脚手架层外包着和大楼设计风格类似的装饰面板,不知道的人完全以为是建筑原来特有的造型。
在将楼顶封闭后,工程师用天花板起重机一点一点分解楼板,等到楼层内所有支撑件拆除后,接着拆除四周的墙壁,放下起重机到下一层。拆除完一层后,如此反复继续拆除下一层直至拆完整栋高楼。拆除的建筑垃圾全部用塔吊运至地面装车运走。
如果不是仔细观察,根本看不出来这幢楼正在拆除
其实每天经过这里的人,匆匆一瞥可能也并不会意识到有什么变化,可能直到拆了一半,才会恍然大悟「啊!原来这栋楼被拆掉了」。
不过这种拆除方式唯一的弊端就是工期太长……这幢将近140米、40楼的建筑拆除竟然花了大半年的时间……
日本的设计,有的会带来欢乐,有的也会带来治愈。
沙雕的脑洞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除了搞笑之外毫无意义,但那又怎样?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看着这些聊以慰藉,这也是沙雕设计存在的意义之一吧~
以上图片截自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1].日本人抗疫 “脑洞大开”
[2].95后日本脑洞设计师告诉你什么叫脑洞制霸模式全开!
[3].又开始了!日本人脑洞大开防感染,这些创意你想都想不到!
[4].新浪新闻:日本珍道具社团展示带刺闹钟等发明(组图)
[5].日本迷惑设计大赏:川上贤司和珍道具——那些“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