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日本,会让我们既爱又恨。
爱它的现在,恨它的过去。
但如果说单纯撇开政治因素以及民族情感,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看日本你会发现,如果说中国是以勤劳和坚韧来诠释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那么日本,是一直用细节在打动这个世界。
去年3月,联合国有关组织公布了完整的「2019年世界幸福感排名 」。
除了对每个国家的公民自身幸福程度进行了一项调查外,官方还结合了该国公布的GDP(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的寿命长度、对政府和商业部门的腐败感知、人生选择的自由、社会贡献等包容性以及社会帮扶等因素来衡量整个国家的幸福感。
被试对象面向全球的156个国家进行了调查,日本排名全球第58位,虽比前一年略有下滑,但仍处于亚洲地区排名靠前的位置。
这个所谓「国民幸福指数」或者说「国民幸福感」的概念尤其是在近几年被炒得非常厉害。
确实,从每年国民幸福指数的排名,以及年与年之间的顺位变化,可以窥得一个国家在这一年内的发展是否真的符合国民的心理预期。
甚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随着国民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或许政策、经济等因素对于指数的影响会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是国民在细枝末节上的满足程度。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无论是人、企业还是社会,唯有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才能立于湍流而不倒。
日本就是一个将「细节贯彻始终」的国家。
比如在国民的心中,生活环境的空气清新、水源质净在很大程度上是幸福感指数中最基本、也占比最大的两项因素。
我们嘴上一直挂着「PM2.5」如何如何,「空气质量指数」如何如何,但在PM2.5指标出台之前,中国用的测量标准是TSP和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是指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
一直到2013年,北京出现大量雾霾,这不得不让研究人员提高对于空气质量的检测。于是PM2.5(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指标配合PM10指标作为当代判断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准之一。
不过在此前的4年——也就是2009年,日本先于全球绝大部分国家,采用PM2.5标准。之后邀请了欧美的相关专家,研究并确定了PM2.5的构成以及来源,从而制定了一系列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的环保标准。
与此同时,为了不让一些相关利益行业操纵标准,日本政府始终将这一权利握在自己手中,并严格执法,尽可能提高一切对污染排放企业的排放标准,从种种细节上将空气质量提升一个档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再从日本旅游回来后,第一个感受到的就是为什么日本的空气会更加清新的原因。
空气如此,水源也是如此,世界银行前副行长萨拉杰丁曾说过「在过去的20世纪,是石油战争的时代,而自21世纪起则是水战争的时代。」
这点日本深有体会,因为早在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就发生了大量汞中毒事件(水俣病),自那时起,日本政府就对全国所有的污水废液排放企业进行严格整顿。
直到今天,这一严格的水质指标还在与时俱进地修改并执行着。
有个非常夸张却又很切实际的描述就是:在日本极其严格的《水道法》监督下,日本厚生劳动省对自来水的水质监测有51项内容,比矿泉水企业的39项水质监测还要多出12项指标。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全球近200个主要国家中,只有15个国家的自来水能够「直开即饮」,日本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会在很多报道中或者文章中看到「日本如此变态的细节……」,形容日本在任何事物中细节上的把控「极其魔鬼」等等。
日本这种自上而下的统一是深受日本政府的影响,政府对于国民的幸福会「死抠细节」,这种行为模式就会影响到各大企业,最后影响到每一个日本人。
去年的台风海贝思席卷日本,一组动图火遍了全网:
不知道的人可能以为这是哪个学校的在搞军训入场,但其实,这正是在经受过台风摧残后的日本国民井然有序的排队等候公共交通。
几乎日本每次经历过台风、海啸后,都会有这种景象。不仅如此,如果在日本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不光是自然灾害后,甚至连最普通的周一上班,日本人也会像这样排队等候地铁和公交车。
日本人对于「秩序」的尊重,既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也来自对细节上的推崇。
此前在国外的街头,一项自愿的「旅客国籍调查表」立在多处公共场合,参与调查的旅客只需将放置在储物格中的红色贴纸贴在国旗下方即可,看看日本人的「细节强迫症」:
当下的日本人不会去「为了适应而降低舒适感、提升将就感」,取而代之的是对每件事认真的负责感。
还有一则有意思的新闻发生在前年,在2018年4月底,日本国土交通省下属地方运输局批准了八晃运输公司在冈山新设一条名为「めぐりん」的低车费环线。
理应这是一件极其普通的交通线路设计冲突,却没想到引来了当地公交司机的集体「罢工」,原有线路的司机觉得「自己开车的线路和新线重合,车费比自己便宜,车身还可爱」,这样一盘算,新线路一开,自己的收入必然会减少,从而自己的饭碗也有可能丢掉。
一气之下巴士工会发起了一项「罢工」,起初工会确实是想直接停运该区的所有公交车,但是考虑到这会影响到正常乘客的通行(毕竟错不在乘客),因此他们把停运罢工改为「集改札罢工」(集改札就是硬币投币箱),也就是「开车不收费」。
这样不仅没有影响到当地线路的正常营运,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公交运营方施加压力,最后运营方也答应保证3年内这些司机的薪资不会下调等等条件。
这件事如果发生在欧美一些国家,可能真的就闹成司机罢工游行、进而停运相关线路,然后受到影响的乘客也会借此机会制造更大的抗议活动,恶性循环。
日本人在这件事上却用了一种手段比较温和,却非常高效的提出不满的方式,他们并非百分百地在争取自己的利益,而是在一些细节上考虑到乘客的看法,不至于去激发更深层的矛盾。
在很多事情上,他们会以一种「和谐」的手段去禁止「不和谐」事情的发生,也正是这一点造就了现今独一无二的日本。
这里值得提到的是,在蒋丰写的《日本的细节》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英国《经济学人》统计的2017年全球城市中,日本东京位居榜首,大阪排名第三。在这份安全的背后,却是外国人一时间无法习惯的窒息感。这个社会,把一切的不和谐都提前禁止了。
参考资料:
[1].Nippon:日本人长寿,但幸福指数仅排名第58位
[2].东京人和大阪人有什么不同?
[3].日本最近坐车不要钱? 公交车司机:拜托 我在罢工
[4].NHK“日本人意识调查”结果:愈发内倾,对生活满足
[5].空气质量评估报告 北京城区2010-2014年 PM 污染状况研究
[6].中国气象局首次将PM2.5作为发布预警重要指标之一
[7].日本人が「幸せ」を外国人より感じない根本理由-「世界幸福度ランキング」の结果をもとに分析
以上图片截自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